FSC認證體系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概述
FSC林業管理體系(FMS),是營林公司為了達到FSC準則的要求,而建立起來的一套標準化的、制度化的體系結構。FSC準則并沒有就林業管理體系提出具體的規定或指引,只是建議參考其他管理體系,特別是ISO14000系列管理體系的做法。FSC林業管理體系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最好的滿足FSC認證準則的要求,從而達到生態、社會和經濟多方面的綜合效益。
第二節 FSC工作委員會和其他組織結構
FSC工作委員會,是營林者為了了解和達到FSC準則的要求,在組織內部抽調人手組成的專門機構,其職責是了解FSC準則的要求和FSC認證審核的內容,負責與FSC組織、認證機構和其他相關組織的溝通,編制各類文件和報告,協調內部相關部門和人員,完成計劃中要求的工作。
第三節 知識和技能
如前所述,FSC的宗旨是鼓勵和促使營林者獲得生態、社會和林業經濟的綜合效益,FSC準則針對這三個方面的效益提出了很多具體的要求。出于保護的目的,很多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營林者及其所有的相關人員,只有掌握了足夠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實施林業管理體系,進而達到FSC準則的要求。
第四節 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影響評價,以下簡稱評價,包括營林前的環境影響預測和營林中的環境影響結果分析。林業管理體系中的評價主要指營林前的環境影響預測,即通過營林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以及詳實的背景資料(包括監測數據),判斷所計劃的營林活動可能對當地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產生的一系列的影響。評價可以請專業公司進行,也可以自己組織人手完成。評價應該在實施營林活動之前完成,以確保營林活動不致造成生態環境和社會方面的重大影響;評價應該有代表性,能夠反映所有營林操作的影響,而不會忽略可能發生的潛在問題;評價的結果應該用于營林操作之中,評價提出的關于生態環境和社會保護方面的措施應該能在實際操作中得到落實,并配合環境監測檢查相關措施落實的情況。環境影響評價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第五節 生態因素和社會因素
生態因素和社會因素是根據FSC準則,營林者在營林活動中應該考慮的對生態系統和各種社會關系潛在影響的方面,相當于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中的環境因素。與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中的環境因素不同的是;FSC體系中的生態社會因素有相對固定的內容,例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化學殺蟲劑的使用等,這與林業行業固有的經營特點有一定的關系;而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卻千差萬別,有著各不相同的特點,不同組織的環境因素也是各不相同,因此環境管理體系中規定了組織進行環境因素鑒別的程序和方法。當然,不同的營林者,由于具體所處的環境不同,營林的情況不一樣,生態、社會因素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種生態、社會因素,由于營林者所處的環境不同,其影響的嚴重程度也不一樣,營林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判斷自己的生態因素和社會因素。
第六節 生態和社會保護措施
生態、社會保護措施,是營林者在分析各類生態、社會因素后,由于生態環境保護和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上述因素進行處理,以提高其效益或至少不降低其效益的活動。FSC林業管理體系歸根結底是要進行林業管理、生態保護和社會責任的承擔。事實上,林業管理、生態保護和社會責任包含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管理的強度也不相同,營林者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情況,決定在哪些方面加強。根據我們研究的國際上成功認證的案例,并結合我們進行認證的經驗,將生態保護、社會責任承擔和林業管理的措施加以匯總。
義烏辦事處:13676840710
溫州辦事處:17867950759
山東辦事處:17085395338
江蘇辦事處:15950026115
廣東辦事處:18898368423
掃一掃,權威審核標準早知道